练琴时,自己手上的奇怪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29:43
今天练琴时,脑海里突然出现这样一个问题:
记得在我刚学吉他的时,当自己弹得非常兴奋和愉悦的时候(很少的时候),总是会乱弹一些东西,自己也搞不懂是什么音符和节奏,只是凭感觉,当时自己的小指靠着琴箱,弹奏的时候,感觉非常棒。原来只是看过老师用这种方法弹奏,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但是当那种感觉来得时候,自然就会了,而且弹得很自如。过了那个兴奋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消失了,而且也不会那样弹奏了。

经过不断的摸索,用过多种方法以后,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自己右手弹奏的方法,经过不断的练习,基本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小指支撑琴箱的方法。
不知道为什么,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种神奇的感受和现象???

谢谢!
我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得到一个合理且符合逻辑的解释,从而能提高练琴的效率。

我的问题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我需要更 科学 的解释。
(不只是虚荣心这样简单的字面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乐感。
  音乐学习中的乐感问题,是困扰学生学习的大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演奏出的音乐老是味同嚼蜡、平淡无奇,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会受到很大打击,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我们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乐感呢,这里,每个音乐老师都有自己的不同方法,有让学生听名家演绎的CD、磁带的,有多听老师的示范的,或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的,有去体会自然界的美好的。但都可以总结为被动的感受。但往往这些没有乐感的学生,并不是体会不到美,而是表达不出来,有人说过:“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灵感,而是有灵感却表达不出来的人”,我觉得完全有必要从理论上让学生理解乐感的含义。
  什么是乐感,许多学生根本说不清楚(老师没讲?),其实没那么神秘,就是在对音乐的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强弱处理。当然我的老师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过,这也是我自个琢磨出来的。

  我把乐感分成三种不同层次的领会,初级处理的乐感,我认为是存在在节拍中的,许多人都知道,但就算是音乐老师或学生也不一定深究过,当然2/4拍是“强、弱”;3/4拍是“强、弱、弱”;4/4拍是“强、弱、次强、弱”,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这样严格按照这种处理演唱一遍,会发现,其实好听很多了,就是有点呆板而已,当然真正演唱音乐是不能这样的,所以这才叫初级处理呢。当然记住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影响节拍强弱的节奏问题,如“附点”,就是对它前面的音有强化作用,对后面的音有弱化作用;还有切分音对前后两个音的弱化,和对中间这个长点的音的强化作用。

  而中级乐感处理呢,我认为则是旋律线发展的方向问题,相比较初级处理以小节为单位,它是以乐句为单位来处理的。就是说,在一次换气到下一次换气中,旋律线是向上发展,则是变强,向下发展则是变弱,有向上、向下的不同变化则做相应处理。这才是乐感的关键,大多数情况都不会超出这个处理框架,因为这是符合我们的审美的基本感受。有人会问了,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乐句从节拍看来是由强到弱,但从旋律线看来则是由低到高,这种矛盾如何处理呢,其实很简单,所以才分为初级、中级呢,就是说,当初级、中级不矛盾,当然就不说了,如果矛盾,则听中级的意见,不要理睬初级的要求。明白了吧,乐感的表达就是这么简单。赶快拿首歌来唱唱试一下是不是这样。

  有人会说了,等等,那高级还没说呢,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