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 为称谓汉武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1:28:44
刘彻 为称谓汉武帝
还有景帝, 以及李世民 成为唐太宗
古代皇帝的称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

例如:高祖 成祖,还有许多例如:太祖 太宗 世祖 圣祖 高宗 等。
皇帝太多了,我不能全部说,查查吧,其实很容易找到的。

谥号要概括他的功绩——
例如:

爱心觉罗 玄烨: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李世民: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刘彻:
孝武帝

朱元璋: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谥号和庙号是皇帝或大臣死后才会有,当事人生前不知道。所以《康熙王朝》里,孝庄太后自称“孝庄”是很可笑的。

至于废号的问题,当时的皇帝虽然这么做,但总是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都流传下来了。
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后,废了朱允文的建文年号,不过这只是年号。

庙号的意思是皇帝死后他的祭庙的名称
所以没有祭庙的皇帝就没有庙号了

谥号是周朝发明的,是君王或贵族死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行,所给他的一个形容词,类似民间的绰号,不过谥号是死后才有的,绰号则不一定

谥法有一定的规则:
尊贤贵义称”恭”
刚强直理称”武”
温柔贤善称”懿”
由义而济称”景”
柔质慈民称”惠”
除残去虐称”汤”
悯民会椅称”文”
......等
所同一种个性的皇帝~可能有同样的谥号
只是之前的朝代名不同,如:汉惠帝,晋惠帝,明惠帝..等
可是这种方法非常不客观,如果那个皇帝不是像纣王那样被推翻的,就算他再坏,他的子孙有可能替他取一个烂谥号吗?
所以谥号不但越来越好听,也越来越长,到最后只能用庙号来称呼,不然会没完没了

帝号应该是指年号吧!?像:天宝.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