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搜一下有关读书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6:00:14
如:读书小故事、读书名言(这两个就不用搜了,搜一下别的)

给中学生的十个读书建议
面对如今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我内心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同学们可以自问一下,中学六年,你读了几部古典作品?几位名家作品?更不用说哲学的启蒙了。我曾向学校提出一个校园读书战略构思,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据说美国曾经搞过这样的全国性的读书战略计划,强制性的,这足以引发我们语文教育的反思。
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足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读书,可以使我们经历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体验到我们不曾体验到的情感,了解了我们此前不曾了解的生活、情感的另外侧面,因而会变得更具同情,更丰富,甚至更崇高。这就是文学的美育作用。一切优秀的艺术,都具有这种伟大的美育作用。尤其如今我们面临这样一个知识时代,不读书就无法获得前卫的知识,没有前卫的知识你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那么,如何读书呢?读怎样的书呢?这是摆在每一个读者面前的实际问题。从我自己20余年的读书体验来看,我以为读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选择,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好书来读,这样才开卷有益。有了一本好书如何从中获益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是没有多大益处的。下面我着重从阅读文学作品并与写作相联系的角度,给同学们提出10点建议:
1、首先要培养爱读书的兴趣,形成习惯
好读书,是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也是关键。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但要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就中学生来说,不算是好话,我们权当是陶渊明个人偏激的看法。我最欣赏的读书名句:袁枚的——书非借不能读也;高尔基的——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2、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家作品
人有个性差异,喜好也就有所不同。外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豪放的作品,内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婉约的作品。不论哪一种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于你的佳作。
3、浏览/了解
浏览不等于走马观花。静夜里,一盏小灯,一杯绿茶,一本好书,这是很温馨的时刻。先看看作者是谁,写作的背景如何,再读读序文以及跋语,了解一下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评价。然后通读作品一遍,感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