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发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9:22:14
我想在《现代教育导引》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评职称用的,请问:可以发吗?它是正规的刊物吗?为什么它在新闻总署上查不到呢?

良师益友,十载春秋,水木清华,人才辈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3月21日晚,感动清华——清华大学第十届“良师益友”评选颁奖典礼在校大礼堂隆重举行。三十七位来自不同院系的老师获得了本届“良师益友”的荣誉称号并出席了此次颁奖典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清华大学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研究生的求学,都离不开导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是导师的牵挂和希望,导师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三十七位老师的年龄和经历彼此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同样的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高尚品德,却都是清华大学教师队伍的优秀写照。

  环境系的郝吉明老师是一位年长的院士,但依然孜孜以求,诲人不倦,这是他第三次获得“良师益友”的荣誉称号。他留给同学们“一辈子为学,与时俱进”的治学理念。同学们以一首对联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大事业大眼界大勤勉,好学问好担当好先生。

  来自航天航空学院的朱克勤老师已经是第七次获得“良师益友”称号了,他说,对学生的了解胜过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而我内心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来自热能系的蒋洪德老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的培养。他教导学生时说:“‘没有学会走,就想要跑’这是不行的,希望你们在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把基本功打好,只有基础打好了,以后才能够做好科研”。蒋老师同样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他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为学先为人,要入其门必先正其身,在你们入门之前要把做学问的道理都告诉你们:做学问必须踏踏实实,不能浮躁,更不能违反科学道德”。

  来自精仪系的王伯雄老师站在领奖台上欣然做诗一首,献给了在座的师生们:

  《七律感怀》

  培英育秀志黉门,学海甘为指路人。

  伟木擎天磐石挺,红花艳丽雨泉淋。

  求精岂怕登攀苦,探索不辞寒暑辛。

  莫道斑斑欢鬓染,笑看桃李满园芬。

  获得本届“良师益友”荣誉称号的老师们都表示:这个奖项将鞭策他们日后不断努力工作,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和同学们共同进步,不愧为“良师益友”称号,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为清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