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学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应如何提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7:42:09

一、获取知识的渴望心理

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驾驭教材进行教学的基础,而不断获取新知识则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意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与指导学生去大胆探索。因此,教师对新知识的渴望心理,乃是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试想,一个教学信息闭塞、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教师,连胜任教学都是困难的,又何谈创新?闭塞、贫乏、寡闻,再没有学习的渴望,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不仅要误人子弟,更要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知识的储备越丰厚,可供调用的知识信息就越多,运用起来就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过去都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仍然不够,还要有水源。教师只有有了最新最纯的水源,源源不断地贮入自己的储备中,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目前、许多教师已深感知识不足,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所以求知若渴,这是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我们确信,只要广大教师肯于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就能跟上科技的发展,就能对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教师的权威心理,是传统教育方式及行政权力赋予教师的一种特有心理:学生必须唯师是听、唯师是从。事实上,教师的这种权威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一种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这首先就要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让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让学生思想中的创造因素得到鼓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清除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扫除障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对教师只讲服从,这必将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因此,必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果说教师具有权威,也只能建立在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及科学点拨上。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白,教育并不是教师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