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行的货币归谁?怎么流入社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2:51:00
我们都知道,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央行会对应增加的部分发行货币(即数字,我指的是广义的,不一定是印出来的纸币),要不然就会发生货币紧缩。而发行的货币应当归创造这些价值的工厂或家庭等,这些货币不能由国家直接拥有,也不能给任何商业银行或企业,请问这些钱是怎么合理的流入创造价值的人的手中的,
是不是发行的钱直接归国家所有,即国家的收入为税收收入+增发货币?这样的话国家对个人直接构成剥削。
请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给出通俗的解释!在baidu知道里搜了一下,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能说明白的,我是学工科的,有学经济学的出来解释一下。不理解的不要粘个答案过来。

央行发行货币的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的。
就是通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借贷过程,进入流通领域,比如央行在二级市场买进国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增加。买进外汇,也会增加市场流动性。
包括和商业银行签订的回购协议等。
不是说不明白,因为这里涉及很多专业名词,还有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等。
楼主有兴趣可以看看相关书籍。
比如黄达的《金融学》里面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部分。还有中央银行的业务等。

你听过国库券吗?国家借多少就发多少。还要替换一部分过旧的烂币。
如果还不懂就不要问了,它于你无关。

谈谈我的浅见:央行也叫做“最终贷款人”,就是说它不光是印钞票,还向外放贷。它当然不会直接把印好的钞票交给谁,但它可以借给其它金融机构,这样就可以增加货币规模了。
当然,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工具很多,常见的如央票存量增量的控制,对银行系统信贷的控制都直接影响货币的规模与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