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1:24:26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但是郑和这个人终始就是一个谜。一个生在云南的穆斯林的小孩子怎会来到万仞高墙之内的皇宫?在明初那样复杂的政局之中,一个宦官怎么会受到皇帝的青睐脱颖而出?成就郑和一世英明的航海生涯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带着疑问,我去寻找真实的郑和,当我第一次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上看到了他的画像,不由眼前一亮,他身材高大,器宇轩昂,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王者风范。后来,我又在云南看到了郑和的塑像,冷峻的花岗岩石塑像,与画像相比,少了几分衣着的华丽色彩,却增添了几分儒雅飘逸,《郑和下西洋》一书上也记载:"郑和身高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是极贵的面相,而且眉目分明,耳白过人,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原来他生来就是一位神采丰仪的非凡人物。
郑和,一定是智慧兼具仪表,才华兼具胆识,才能成为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与外交家之一。我果然没料错,在关于他的专著上写道:"郑和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卓越的智慧和才华。"
郑和的传奇一生,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要更好地了解他,就要追溯到他的祖先,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他的十世祖--中亚布哈拉的普化力国王或教长所非尔,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驼马来中国朝贡,并申请归诚,神宗封他为宁彝候。他的五世祖--赛典赤赡思丁赶上伟大的忽必烈时代,被封为咸阳王,驻镇滇南。从此,他们成了云南的贵族大姓。虽然变成了地道的中国人,但是依然信奉伊斯兰教,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去遥远的圣地朝拜过。他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讲述朝圣麦加途中的种种见闻。父亲跋山涉水的惊险旅程,远方异国他邦的风土人情,给小郑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说不尽的新奇事物,道不完的天方夜谭,象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了他。身受家庭父辈这种冒险精神的熏陶,小郑和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准备将来远航西洋,朝圣麦加。他常常坐而冥思,起而力行,刻苦学习划船、使帆、游泳,还潜心于航海史籍的研读,好像刻意要成为一代航海家、冒险家似的。
正当他小心翼翼地编织着美好前程之梦的时候,命运之神把不幸降到了他的头上。1385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出兵平定云南,郑和的父亲不幸蒙难,那时他还不叫郑和,他叫马三保,11岁的马三保成为无数被俘、并被立刻阉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