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平仄声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1:46:38
比如说<<江雪>>一诗中的每句最后一字的读音为什么要那样读?

你如果不知道,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辩别方法
一个字如果是平声,意思就是这个字读[第一声或是第二声]
一个字如果是仄声意思就是这个字读[第三声或是第四声]
当然这是指现代的,古代的字发声和现不一样,多一个声,现已不存在了.
写诗时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讲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不论,第二四六个字的读声要平仄分明例如“-平-仄-平-”或“-仄-平-仄-”,“-”表示不论的字。
如上句“-平-仄-平-”则下句要“-仄-平-仄-”这就是“律诗要讲究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问一下,你所说“<<江雪>>一诗中的每句最后一字的读音为什么要那样读?”是指哪样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三个字均为仄声字——这是一首仄体诗。
而仄体诗的格律一直是学术空白,一直以来都没有学者研究它。
比如《悯农》《春晓》《寻隐者不遇》等都是仄体诗,因它们只有几百首,数量少,所以可以不考虑。大学教诗律时,也只分析押平声韵的近体诗。
另外切记:因为“入派三声”,所以现在读阴平和阳平声的字中,混有大量的入声字,而入声字是属于“仄”的。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声律"。《文心雕龙o声律》篇就谈到这个问题。中国文人很早就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交互,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寻求声律的美。但是,平仄的交互作为一种规则固定下来,则是从近体诗开始的。
相传南朝沈约发明了四声,甚至有人说平仄的区分也是沈约在他的《四声谱》里规定了的。这种说法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