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是什么学派的观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0:48:50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文以载道”最早见于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其大意是反对以堆砌辞藻为能而言之无物的文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不拘一格,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至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文风浮滥,过分的强调格律,追求浮华美艳,腔滥辞陈,而其文又缺少内涵。唐初,刘知几、王勃等人虽提议改革文弊,但收效甚微。因此,韩愈、柳宗元先后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等完整的古文理论,反对只重文采而内涵空洞的文风,沉重的打击了当时浮滥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进步。至五代、宋初,骈文之风再度泛滥,多有文人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故欧阳修、苏轼等人再兴“文以载道”之风,以求革除文人的穷妍极态之弊。欧阳修云:“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苏轼云:“吾所为文,必与道俱。”等等。此皆是古代文学大师的“文以载道”论的文学主张。中国的文学史也充分证明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大师地位,这与他们的文学理论有着很大的关系。想必韩寒还不至于认为这些人的文采也不行吧。

古文派
“文以载道”最早见于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意思是说文章是用来说明道理的

新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