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呼,此话到底是仲尼在何时何地是何原因说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2:00:03
别拿孟子那东东来敷衍,本人追求学术性,孟子是哪里看到仲尼这话的?他听到的?有旁人为证?谁?回答请列出根据,书目,章节,页码,满意的追100分,说到做到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春秋时期已经盛行。孔子在《论语》中叹道“始作俑者,其无后呼”,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情形。

但是对这句话,可以两种解读方法:
一,不希望活人殉葬,则解读为:第一个发明用陶俑殉葬而使活人殉葬成为风俗者,他大概不会有后代吧。
二,赞成殉葬的观点,反对以俑代替人,则解读为:第一个发明用陶俑殉葬来代替活人殉葬并成为风俗者,他大概不会有后代吧。

近年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孔子是赞成殉葬的观点的,虽然他身为圣人,但是我们毕竟不能拿今日的视角来要求他。他当年所终生坚守的“礼”,必然带着封建的劣性。
至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个章节段落,一时之间我也无法给出详正的答案。希望以上这些一时的感想能让你满意吧!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后来毛泽东在庐山引用过.

仲尼没说过。
我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