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21:57:03
用哲学角度分析它给我们人生规划有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形式与政策考试题,麻烦各位大人帮忙啊!!!!!

我就是那个摘掉了我的名字之后,那个撇掉了一切假象之后,那个在最深处不断进化、评判一切、指导自我而同时自我评判的灵魂。

我从无中来到无中去。生前死后的世界不可知的。

“我是谁”,这也许算得上人活着的真正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当你弄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自己应有的本性,等等。当此时你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生活下去。
人生的真实动力就在于做到了自我。

生前死后皆为虚无,故要珍惜有生之年,做在真实的自我看来最有意义的事。用人生的意义填充短暂生命的虚无。

人生就是一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过程,我指的是整个人生,人活者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获取生命存在的各种经验。
我就是生命的载体,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或者思维的载体。
“我”本身来自于思想的觉醒的产物,也就是是思想成熟过程中的产物。

除去思想。(因为思想只是针对于个人的)人只是个肉体,或者动物,从父母的遗传中来,最后死亡,变作尸体。而已。

"我"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单个的"我"终究会死亡,但人类是世代无限延绵的.

所谓的哲学角度,这里存在一个“认识的盲区”,如果你一直接受的是中规中矩的“国家精英教育”,那么你的“哲学角度”是指马列主义;以下是马列主义的一些话语:
人,首先是社会的;其次,才是自然的;“我”是社会共性与个体特殊性的混合体;“我”是自然动物的普遍性与自然人的单一性的共同体;
从身体来看,“我”来自于种群的基因传承与母体的孕育;从思想上,“我”来自社会,历时的,当下的,广域的,区域的;
从躯体上,“我”最终要分解,分解成元素,是死亡,也是重生;
从观念上,当个体独立完整的客观存在被分解,“我”可以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也可以以文化传承的方式继续存在,比如孔子的存在;
在目前,中国的教育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和当代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比如,我是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成长的,我是一名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等等!

我就是我,从哪里来最终就会回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