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为什么叹诸葛亮虽得其主非得其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7:59:16

虽然我没注意到这句话过,但是罗贯中写的还是有道理的!
楼上说正史没记载!那是不明白这句话的用意,诸葛亮虽然多谋善断,但他不是将才,陈寿在《诸葛亮传》最后说: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说,他是良相,治理国家的能人,可比管、萧!但不是将才随机应变不是他的特长。很明显,陈寿在评介诸葛亮的时候是否认了他在军事领域的成就,肯定了他治理蜀中的相才,罗贯中当然也读过,认同了陈的观点,故而借水镜先生给出:虽得其主非得其时 刘备是仁主,诸葛若身在太平之世得此主而治天下,那才真正是诸葛亮如鱼得水啊!

因为人要做大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而当时曹操已经占了天时,他统一了北方,而且
还有天子在手上!

孙权则占地利,地利是指长江天险,
而且历经三世,所以江东也已经基本稳定!

刘备只能占人和,但天下当时的人才基本上
让曹操、孙权收拢的已经差不多了!

所以水镜先生说诸葛亮出山不和时机,
主要是因为留给诸葛亮可动作的空间太小,
想要一统天下比较困难!
结果也是这样,诸葛亮以区区西蜀之地,
能与曹魏和孙吴抗衡多年,已经不易!

没有能统一天下,最主要的还是手下人才有限,
还有就是兵力、国力都不足!

水镜先生就是因为明白这些,
所以才会说诸葛亮出山不和时宜!

虽然刘备人还可以,能用诸葛亮,可诸葛一生又没有什么能够彪炳史册的功绩,几次北伐全都无果而终,最后身死五丈原.诸葛事必躬亲,留下的摊子没有人能够挑的起来,蜀汉由此而亡.再看司马懿,不紧挫败诸葛北伐,最后子孙还篡了曹家的皇位.

刘备清楚的知道诸葛亮在内政方面有很高的才能,而没有军事上的才能.而现在是乱世,军事才能比内政更为重要.

得其主非得其时,字面理解遇到一个好的主公,但是当时的环境是国家要统一,天下要统一,古人对天下的理解和今天人们对天下的理解不一样。当时的条件是,最有基础最有实力的是曹操。就拿今天说吧,中国收复了香港,澳门,就差台湾,我们国家就统一了,如果你是台湾领导人,你觉得你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