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形容女子年龄的词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4:03:25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也有的说双十年华。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也称及笄。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芳龄
二八(十六岁)
及笄之年(十五岁)
豆蔻年华(十二三岁)
徐娘半老(二十四五岁)

  • 不满周岁——襁褓; 

  • 3岁——孩提; 

  •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 幼年泛称——总角; 

  •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 13~15岁——舞勺之年; 

  • 15~20岁——舞象之年; 

  • 12岁(女)——金钗之年; 

  • 13岁(女)——豆蔻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