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是怎样监测到空中的飞行物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7:14:03
雷达是怎样监测到空中的飞行物体?飞行物在多少米的空中飞行时,雷达监测不到

雷达是从蝙蝠仿生学得到的启示,利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工作的。从雷达站发射出的电磁波脉冲在传播中遇到物体反射回来,雷达站接收到反射波后,测出电磁波往返经过的时间,根据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就确定了雷达站到物体的距离。
雷达工作时,一个脉冲的反射脉冲到达雷达站的时间必须在发射下一个脉冲的时间之前.所以雷达自身的,一秒内可以发射脉冲次数,每一次脉冲可以持续的时间等性能,决定了该雷达能监测的距离。一般的雷达对海、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高度通常只有20-30公里。并且不能发现低于百米的低空的目标,这是雷达的盲区。一般高于地面几十米以至上百米以后的飞行物才能监测。
所以一般的基地雷达,当飞行物在几十米以下,20-30千米以上的高空飞行时,将不会被监测到。
PS
一般指距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的区域叫临近空间。

简单的说:
电磁波反射!电磁波反射的强弱反映了移动物体的距离! 雷达的不同所能监测的范围也不同!

雷达发射雷达波。雷达波接触飞行物。飞行物会将接触的雷达波发射回来。通过接收装置。便可探测到飞行物体了。确实不同的雷达检测范围不同。一般低空30米下会是雷达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