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孔夫子是“圣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6:46:40

孔子姓孔名丘,生于公元前552年,是春秋时代鲁国人。人们尊称他“孔夫子”,简称“孔子”。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生活困难,但他刻苦好学,使自己的知识渐渐丰富起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他赞成社会改革,调和各种矛盾,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周游列国,到处游说。
孔子在我国首创私人讲学,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事教育几十年,收各国弟子三千人,其中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就有72人。弟子中多数来自贵族家庭,但也有出身于平民阶层,还有个别下层的“贱人”。
孔子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学习,才能获得知识,他提倡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不能不懂装懂,也不要自以为是。他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几千年来成为我们读书、做事、为人的重要准则,后人都尊称他为“圣人”。这些可贵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都是从他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不仅对我国,也对人类文化教育发展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纪念他。

孔子,讳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殷商后裔,父叔梁纥,母颜徵在。孔子生于周灵王20年(鲁襄公21年,以孔子纪元,此年为孔子元年。)诞辰之日为夏历己酉年八月二十七日(西元前552年9月22日)。周敬王41年(鲁哀公16年,壬戌年,孔子七十三年,西元前479年)孔子卒。时年孔子虚岁七十三岁。孔子少“贫且贱”。及长,学无常师。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聚徒讲学,从政救世。孔子晚年致力教育,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十五岁立志,三十而学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欲行道于天下而救世。孔子编订六经。孔子之学以“六经”为载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因集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之精华而称大成,践仁知天而称至圣,后世师法而称先师,以素王之身宣行教化而称文宣王。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为人世立道,为万代立法。孔子弟子三千,精通“六经”者七十余人(贤人)。部分弟子编订《论语》,记载孔子主要言行、主张。

孔子是中国文化承上启下的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