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合肥会战发起的根源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7 22:42:01
我看了电视剧的三国演义,说是诸葛亮设计把长沙贵阳等三郡送还东吴~然后说服 东吴去打合肥~所以挑起了这个战争,
但是我觉得这是演义,故事化多了一点,真实性也不是很高,请问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国中的合肥会战发起的根源是曹操用兵汉中,后方空虚。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北濡须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了军事据点,作为东吴的北门锁钥;曹操渡重兵据守合肥、皖城(在今潜山县境),作为向南攻吴的基地。因此,魏吴双方在这几个地方频繁进行大战。如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曾率兵在濡须口攻打东吴,无功而返。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孙权派大将吕蒙、甘宁攻打皖城,魏将朱光及守城军民数万人被俘。
  公元215 年(建安二十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情报指出合肥有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是占据优势的。

就是这个情况吧。因为曹操取了东川,孔明怕他立马攻打西川,所以,交还荆州三郡,让东吴起兵攻合肥,令曹操挥师东救。
不过 曹操根本就没想过要取西川。
而且 张辽 八百部卒退敌十万 好像不是神话啊。哈哈

其实就是曹操当时拿下汉中,直接威胁刚刚打下西川的刘备,刘备因此还东吴三郡,让东吴出兵合肥,牵制曹操,使曹操无力进攻西川,仅此而已

真正原因是曹操的主力正在汉中跟刘备死磕,无法及时支援淮南一线。曹魏的主力部队平时是在许都和业城的,边疆有良将镇守,但是兵力不多,中央集权有利于集中资源并防范武将尾大不掉。自中唐以后由于节度使权力过大,军政一把抓,兵力也是自主权太大,一直到宋朝才被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改变过来,可是又矫枉过正使得宋朝武力太弱。但是在魏晋时期,太守和守将的军政分工还是比较清晰的。曹操的主力滞留在汉中,要过来合肥作战花的时间比从许都出发要多一倍不止,并且必然已经是疲兵。
对于孙权来说,刘备抛出荆南三郡固然是诱因,但是他也一直不甘于称霸一方。要进军中原,合肥就是必须攻克的关口,一旦张辽兵败,前面就直接威胁徐州、谯、汝南等腹地,曹魏势力就很难收拾了。就算无法长久占领,把它搅个稀巴烂也能拉平曹魏和东吴之间实力对比。因此进攻合肥对孙权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而张辽威震逍遥津也使得江淮防线不至于糜烂,此战之后张辽确立了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
望采纳。

当时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而此时曹操出征张鲁,刘备见势中以平分荆州作条件,两军撤退。而孙权见曹操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在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