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社会对比和改革开放后的对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8:24:36
求新旧社会对比进出口贸易。文化教育。国民体质卫生。科技。

还有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进出口贸易。文化教育。国民体质卫生。科技。

个人认为新社会比旧社会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富裕的人比旧社会多了;东西供销更为顺畅;自由更多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出国可以提意见上诉申诉等;机构复杂明细,分工精细,身份不是很紧要了;穷人也可以追求财富与话语权/教育权等等;竞争日趋激烈;男女平等中妇女更可能被尊重;医疗条件更好,生活水平提高,寿命更长;知识更加丰富与新颖,在人类基本知识要求更高同时人类的素质也在自然进化与提升;奇事怪事更加频发,通信发达同时交流更快捷与广泛;物质生活/生存要求越发严峻与提高;社会更加复杂;反抗性普遍,叛逆者更多;赖人越来越多,譬如洗碗机产生;想的事件更多,意想不到的事随时都将面临........

照片能忠实地记录历史,并且比文字更直观生动。但在以前照相机并不普及的年代,许多历史镜头都被遗失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记者专门找到以手中的相机孜孜不倦拍摄汕头几十年巨变的摄影爱好者———原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局退休老干部王瑞忠。在他的相片档案里,汕头各地改革开放前后的情景都被一一地反映出来。近日,王瑞忠正在整理历史照片,他专门帮记者找出部分地区几十年前、后的对比照片。在他的回忆中,沧海桑田的巨变犹如一幕幕动人的画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逐步给予地方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实行改革开放。由于工作关系,我当时在市城建局任科长,有幸入选早年的经济特区筹备工作组,1980年1月开始负责选址。当时,我已有20年摄影经验,“嗅”出了汕头未来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于是从那时起,我便拿起相机到处奔走,力求记录下特区变化的一点一滴,直到现在也没有放下。在镜头下,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从省、地、市领导选定汕头特区地址到民工开始平整土地,从特区第一幢厂房打桩兴建到第一批厂房建成、第一家企业投产,从大片空旷荒芜的滩涂到逐渐繁荣昌盛的城市雏形……昔日的景象一一在镜头下被保留起来。

当时省、地(市)领导现场视察后,决定把汕头特区定址龙湖村西北侧这块地方,那里地势高、地质好、靠近市区,初期的水和电源可利用市区设施,节省投资并且见效快。很快,改建了金砂东路,扩大了东墩水厂,架设了1万伏高压线路供电,为经济特区的全面动工建设创造了条件。在勘测地势时,我顺便把准备规划建管委会大楼一带拍摄下来。这些珍贵的老照片现在都成为令人感慨万分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