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懂哲学的进”凡是现实都是合理的“是谁 说的并评价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2:35:53

黑格尔说过。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见过一说法——此名言子虚乌有,完全是低劣的后人凭空捏造的空中楼阁。查了百科,我想辩驳一下这种说法,此句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20》。引用者无数,因为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就贴上无名氏的标记盖棺论定为时尚早。

见过二说法——这是黑格尔为专制制度所唱的赞歌。虽然这是表象,但是还是有无数人将这归结于19世纪德国哲学界的从属性。哲学是从属不得的,黑格尔是玷污不得的,如果把“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理解成对统治者的妥协,那么“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又作何解释?是“凡是合理的都已经存在”还是“凡是合理的都将存在”?如果是前者,那么它和“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的关系就应该类似于数学中的“等价”关系,既然等价,何必反复言之呢?如果是后者,那么这句话真应该被革命者们写在横幅上,妥协?开玩笑吧。

见过三说法——此言差矣,正解乃“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言下之意是“存在的不一定是现实的,拥有现实性的事物集合等同于拥有合理性的事物集合,所以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这个三段论推导看似很工整,但是不免显得冤枉。诚然,黑格尔引入了“现实性”这个概念并非没有意义,我们不妨以六国与秦国的关系来论述这一点:

牧在《阿房宫赋》写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始皇一统天下吞并六国具有合理性,当然也就具有现实性,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迭,出现了“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的情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至此秦国也就失去了它的合理性,即现实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说的就是这种现实性的转移。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理解这个命题要从对“合理”这个词的理解开始,我认为“合理”二字在这里并不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意思,而是对“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事物存在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