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的C小调第四奏鸣曲,作品29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39:58
普罗科菲耶夫的C小调第四奏鸣曲,作品29 Piano Sonata No. 4 in C minor, Op. 29 的第四乐章:活板 IV. Vivace怎么弹出感觉?能告诉我他的背景吗?

该作品的各方面的形态特征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的三个重要走向:古典走向、现代走向与抒情走向,而他的“托卡塔”走向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作者也自认这是最次要的走向),仅第三乐章中主部主题乐段旋律音型的反复或可觉察到某些类似“托卡塔”的特征。这三个重要走向在这部作品并非各自独立存在的。曲式结构整体上体现了保留了传统奏鸣曲的结构精粹,但在个别处理手法上也突破了传统的框架,体现了二十世纪作曲家了一些创作特征(如二乐章的曲式)。和声、旋律、节奏等等方面体现了该作品的现代走向,但同时也有传统的因素存在(如坚持走有调性的道路等等)。主题旋律大部分以抒情的为主,但是在快板乐章也有跳跃性的非抒情的旋律。因此,不能够将他的这三个走向割裂开来,传统与现代因素在这部作品中被有机的融合。这正体现着作者的早期创作风格——将各种所谓矛盾的因素在作品中有机结合,进行探索。
这部作品最突出的个性特征就是它的抒情性。最多的体现在它的各种不同的主题旋律上:气息宽广或短促的、明朗歌唱的、悲伤的等。而普罗的抒情性旋律又具有他的个性特征:这些旋律既没有拉赫玛尼诺夫式的婉转柔美和煽情,也不是斯克里亚宾的慵懒无方、“以和声吞掉旋律” ,更没有浪漫派时期作品的激昂与开放的感情,他们有的只是充满生命力的清晰与流畅、理智与冷静、简洁与质朴、新鲜与幽默。正如H.涅斯齐耶夫所说:“普罗科菲耶夫的抒情音乐带有完全另一种性质——非常含蓄、非常纯洁,没有开放的感情。甚至连他的音乐中最甜美的幻想性浪漫主义篇页,也不失冷静、坚实与内在的力量。” 除旋律之外,在乐曲的伴奏织体、表情记号等等方面同时也反映出作品的抒情性。

现代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