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古今的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0:23:37
帮帮忙...

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北至涿郡,南到余杭的全长两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1、当时的作用: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附江淮地区供给。依附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求。开通南北运河应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须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2、后世的作用: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促进了全国南北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区供应。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于605年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河,是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入钱塘江,长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