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理解的沈从文《边城》的主题是什么?并作出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7:10:09

湘西特殊的民俗民风

《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湘西边地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了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湘西边地风俗风景的迷人可爱……在这些爱的展示中体现了作者理想美的执着追求,他以这种具有原始野性的纯真朴实的人情美、人性美,表达了对文明都市尔虞我诈和充满铜钱臭味的人生形态的否定与反抗,表达了对重义轻财、重情轻利的完美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尽管这种理想化的人性和人生与现实社会有着相当的距离,但对它们的追寻无疑是对黑暗的现实的间接抗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沈从文在谈到《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形式呢?在我们节选的课文里有时怎样的体现的呢?
这里我们试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作一些理解。

人物形象:
先看翠翠这个形象。她是一个在青山绿水中长大的孩子,无父无母,和爷爷相依为命。自幼缺少母爱,心中有一种朦朦胧胧的向往,而外公忙于渡船,心事又无处诉说,四周生机勃勃的景物使她感到凄凉和寂寞,于是胡思乱想起来,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忧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的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不带一点儿世俗的尘滓。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更使她倍感落寞与孤独,悲伤的哭了起来。她情窦初开,对爱情有一份朦胧的向往和一种讲不明白的感受,听外公讲妈妈的故事,神往倾心;梦中听到二佬的歌声觉得自己在飞,是做了一个定美顶甜的梦;在外公和她"讲笑话"的时候,内心充满羞涩;期盼着再听到二佬的歌声,久候不至,心中充满落寞和惆怅;而当外公唱了十个歌后,她又自语的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沈从文细腻的描绘出了这个自然之子的那种朦胧、又带有一丝凄凉的心态,这是一个完全与自然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