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义和约定主义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1:42:58

约定主义

约定主义允许建立任何把事实组织成某种连贯整体的鸽笼体系。只要可能,约定主义者便永远不想触动这种鸽笼体系的中心:当由于反常入侵而出现困难时,他只是变更一下外围阵容,并使其复杂化。但约定主义者并不认为任何鸽笼体系是被证明为真的,而只认为它是‘约定为真的”(甚至可能认为既非真又非假)。革命的约定主义认为不必永远坚持一个给定的鸽笼体系:如果这一体系笨拙到了无法忍耐的程度,而且如果有人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体系来代替它,就可以放弃这一体系。这种约定主义在认识论上,尤其是在逻辑上,比归纳主义要简单得多:它不需要正确的归纳推理。真正的科学进步是累积的,发生在“已经证明的”事实基础层的;理论层的变化只起工具的作用。理论“进步”只在于方便(“简单性”),而不在于真理内容。当然,也可以在“事实”命题层上引进革命的约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事实”命题是根据决定,而不是根据实验“证明”。但这样,如果约定主义者要坚持认为“事实”科学的增长与客观的事实真理有关,他就必须在他的科学游戏规则之上发明某种形而上学的原则。否则,他势必要陷入怀疑主义或至少某种激进的工具主义。

(澄清约定主义与工具主义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约定主义依赖于这样一种认识,即错误的假设也可能有真实的推断;因而错误的理论也可能有巨大的预测力。因此约定主义者不得不正视对错误的竞争理论进行比较的问题。他们大多数人把真理和真理的表征混为一谈,并意识到自己持有某种实用的真理理论。波普尔关于真理内容、逼真性和证认的理论最终为一种在哲学上完美无缺的约定主义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有些约定主义者没有受过足够的逻辑学教育,因而不能认识到,有些命题虽未被证明,但可能是真的;有些命题具有真实的推断,但可能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命题是错误的,但又近似于真。这些人选择了“工具主义”:他们认为理论既不真又不假,只不过是预测的“工具”。这里所定义的约定主义是一种哲学上健全的见解;而工具主义则是它的一种退化的形式,它建立在由于缺乏基本逻辑能力而引起的哲学混乱的基础上。)

革命的约定主义是作为柏格森主义的科学哲学而问世的:口号是自由意志和创造力。约定主义者的科学道德法典没有归纳主义者的那样严格:它不禁止未经证明的臆测,允许围绕着任何虚构的观念建立鸽笼体系。而且,约定主义不给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