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以柔克刚、上善若水的人的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1:37:11
这是一则寓言: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芦苇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谁能帮我举出一些有芦苇那种品行的人的例子(从正面),谢谢!急!

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便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以柔克刚 太极拳的动作总的来说从外形看柔缓舒展,从内在来说疏通经脉,养气固身。在练太极拳时由松人手、由松到柔、由柔到刚、再甫刚到柔。比如说鞭子是很软的,但是鞭子尖(梢)打在身上是非常疼的。越是放松越能产生极大的能量。这就是拳论中讲到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我们经常能听到与太极拳高手过招时往往感觉到自己使出很大的力气却好像是打在了棉花上一样,也没觉得对方使多大劲,自己已经被打出去了。

那么在生活中怎样运用“以柔克刚”呢?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简单不过的例子就是两个人因为点小事顶起嘴来,争得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可想而知,这样两个人都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即使表面上一方可能达到他(她)想要的结果,但实际上两人都会因为此事很不愉快,两败俱伤。而如果其中一方放开些、想开些,不去与对方争吵,自己又会失去什么呢?对方再大的怨气都会慢慢消了的。等到对方平静下来,再就事论事,则会达到预期的结果。这也应了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话“让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双重则滞,偏沉则随除非练习了太极推手,否则万万不能理解拳论中的这句话。在练拳时我们的重心是不能放在两腿中间的,或是说两条腿的力量是不能一样的,这样的弊端就是在实战中任何一条腿都不能轻易抬起,身法显得十分笨重,由此而导致无法化掉对方的力,也就更无从谈起将对方发出去了。

以柔克刚的话,我觉得你可以查查周文王与商朝虚与委蛇的事迹...另外勾践的事迹也算得上以柔克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