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晋南北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3:18:01
中国从西晋末年开始陷入大分裂之中,北方游牧民族相继入侵中原,朝廷南渡,偏安江南三百年,而北方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奇怪的是,这一时期,无论在中国的政界、军界、文坛,都少有像南宋时期那样的力主抗敌恢复的声音,三百年间只有祖逖、桓温、刘裕、陈庆之等少有的几次北伐(有些还动机不纯),而像后世陆游、辛弃疾一样的人物几乎没有,反倒是清谈家、玄学家层出不穷。难道那个时期的“名士”们对自己故园的沦丧,对敌人蹂躏自己的同胞不感到悲愤吗?为什么整个社会没有觉醒,而是在六朝金粉的梦幻中越陷越深?

记着,晋朝的统一是在三国的基础上的,而时间又太短很快分崩离析了,民间没有形成大一统的观念,加上皇权的不巩固,文人对儒家的失望转入道家的玄谈。少数民族五胡入中原,民族融合繁荣
唐代使得民族大一统观念加深,就像秦朝之后的汉朝思想,对夷狄也有很大偏见,宋代积贫积弱使得文人武将奋起卫国

首先我感觉这问题很不错 很有深度
谈谈我的感受吧 咱们先从统治者的角度看 北伐是否能为他们的地位起到巩固的作用呢? 不会 因为这些统治者们出生在温室之中 除了争权夺利个个顶呱呱之外 别的以无是处 那么北伐的重任只能托付给手下的将军 这要冒多大的风险啊 恒温的故事还没过多久啊 恒温有句名言“不能流芳百世,那也要遗臭万年。” 若是再出个“恒温” 而他又北伐成功了 谁敢保证他还能久居人下呢! 岳飞的故事其实和这个很类似 由此统治者对于那些渴望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们竭尽全力的打压 毕竟谁也不想失去权柄啊
再者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本身其实便是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的 外国一位汉学家就曾说过“文化中国”我们民族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传承 并不是血缘上的延续 鲁迅先生不就说过 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过做人的尊严 谁建立政权就听谁的 纳谁的税 不管是不是异族人 况且咱们有什么资格称他们是异族人 你知道北方人为什么比南人高大吗 这就是因为有匈奴 鲜卑 契丹 等族群的血缘 纯种的汉人 早就死光了 不过民族却在大融合中找到了出路 不知你的生物学得如何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只要文化还传承了下来 我们便还是盛大而华美的华夏族 一家之言罢了 多见谅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达到极盛阶段。南朝以后,虽然是寒门地主做皇帝,但门阀士族的特权仍得到承认。
南朝规定,高门士族的子弟二十岁登朝做官,庶族地主子弟三十岁才能试做小吏。高门士族升迁极快,短时期内就可“坐致公卿”。南朝的“清华贵重”的官职,几乎全被高门所垄断。他们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宣扬“士庶天隔”,同庶族寒门保持着严格的界限,不同寒门通婚共坐。
为严格区分士、庶,于是谱学盛行。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