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文章教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0 14:13:26
关于中学初三语文课文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详细教案
包括字词及全文详解 解学过程 技巧等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案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1.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掌握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从而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初三的生活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提问(2)

  指名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导入新课(2)

  1)提问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后引导回顾《孟子》的主要内容,引出孟子的“个人修养”的主张,从而进入课文情境

  2)教师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是反映孟子个人修养、对人生态度的代表作。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下》

  三、检查预习:(1)

  指名概述本文所讲的大致意思(中下生)

  四、讲析课文

  1.范读课文,正音(2)

  畎亩(quan) 傅说(yue) 胶鬲(ge) 拂士(bi):同“弼” 空乏(kong)

  2.学生活动:指名依据书下注释,试译第1段,重点讲清“发”“举”等动词的意义(问题一)(2)

  发:起,被起用。举:被举用,选拔。

  3.师生共同校正释疑,教师讲解(1)

  明确:“发”与“举”意义不尽相同。“发”与“举”既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与“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

  4.讨论第1段(6)

  1)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