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内容的典故 急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22:08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书。30行,行83~88字不等。《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大唐玄装和尚历经磨难去西天取得真经回到长安后,唐僧对佛的虔诚和他那矢志不渝的求道精神感动了大唐皇帝,太宗竟愿屈尊为唐僧的佛经作序。太宗之序,太子李治之简述和唐僧之谢表,「三合一」成为「三藏圣教序」。 太宗还嫌不够,又命将「三藏圣教序」制成石碑以弘扬大唐佛文化,这石碑就是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可是,谁有资格为「三藏圣教序」书写呢?虽然大唐的书法家也算是人才济济,但是,太宗认为,有资格为「三藏圣教序」作书的,非晋朝的王羲之莫属。

让王羲之起死回生来到唐朝恐怕不容易,但是收集王羲之的真迹字体来刻碑,倒也并非难事。于是,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欣然领命,承担了收集王羲之真迹字体的任务。怀仁认为这是大唐佛教界的幸事和荣光,再次,他认为找王羲之的真迹字体并不困难。

怀仁和尚接受这项任务后,正如他所料,没有费多少功夫,他就按图索骥,按照三藏圣教序的内容,将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收集到了。

正当大和尚得意之时,麻烦来了。序中有三个字,怎么也找不到,即便怀仁绞尽脑汁,且「挟天子以令诸侯」,也难找这三字。

怀仁和尚为此坐立不安,因为完不成任务,不仅仅是面子上的事,更会带来杀头之祸。他终于急中生智,立即奏请朝廷贴出告示,有谁献出那三个王羲之的字,每一字赏一千金。

重赏之下有勇夫,最后,怀仁大和尚终于分别从三个收藏者那里购得三个字,按照承诺,每个收藏者得到一千金的奖赏。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怀仁和尚终于将王羲之的字全部收集完毕,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后来,有人问及怀仁,如果找不到那三个字该如何时,怀仁说:寻得三字,主要是我大唐弘扬佛法,信天敬神,感动天地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