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过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4:40:22
为什么我的脚上除了被蚊子咬过后,出现了一般的痒和肿现象,甚至上面出现了一个像水疱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原因?是叮我的蚊子毒?还是其他的皮肤病?

蚊言蚊语 - 蚊子叮咬人的奥秘?

作者: admin 时间:2006-5-11 22:17:31 编辑

天气越来越热,烦人的蚊子也越来越活跃。如果我们站在河边或树林边上,很快就会受到蚊子的攻击。蚊子靠什么能很快地发现我们在那里呢?当几个人同住一个有蚊子的房间里时,经常是有的人被蚊子反复叮咬,而有的人却很少被蚊子叮咬或感觉不到蚊子的存在。这些问题既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也是昆虫研究人员想要解决的。美国农业服务处昆虫研究中心蚊蝇部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在上世纪20年代,昆虫研究人员就已经知道人与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吸引作用。在1968年,农业服务处昆虫研究中心的艾克瑞等人发现汗液中的乳酸能吸引蚊子。但是,这两种化合物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都没有人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大。这证明一定还有其他的化合物是蚊子的引诱剂。在要对汁液的成分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所碰到的困难是,只有随汗水排出的物质挥发到空气中的少量物质是很难进行分析的。汗液中的大量水分对分析工作也是一种严重的干扰因素。现在,微量分析鉴定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使他们有可能对这种微量的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在1999年,蚊蝇部的伯尔尼尔与佛罗里达大学合作,采取用手掌揉擦小玻璃珠的方法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汗液中的成分。这种取样方法的优点是既能避免汗液中大量水分对分析工作的干扰,也能消除人体放出的角鲨烯对微量成分的干扰。在2000年,他们又进行了一次补充分析。在两次分析中共鉴定出303个化合物。

为了试验这303个化合物对蚊子的吸引作用,他们设计出一种专用的气味测量装置来进行实验研究。在20多年前,昆虫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就已经发现,当用手触摸玻璃时留在玻璃上的残留物能吸引蚊子。擦上汗迹的培养血对蚊子的吸引作用能保持长达6个小时。他们就用这一种诱饵来代替人的手臂作为标准对每个成分的引诱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经过对汗液挥发物成分与含量进行大量的组合匹配试验,他们发现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的混合物对蚊子有特别强的吸引作用。丙酮是人体代谢脂肪时放出的成分。二甲基二硫醚是细菌分解蛋白质时放出的成分。当把这三个成分单独使用时,它们对蚊子只具有中等的吸引作用。例如,乳酸只能吸引不到20%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