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平等心和舍受的区别在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5:19:10
如题,希望那位高人指点一下

嗯。。。。 据在下的理解,舍受就是指不苦不乐受。 在受到二痴根心,舍俱掉举相应一心以及舍俱疑相应一心的作用下,无法产生和悦受以及忧受相应。 和这两种心俱行的受就是舍受。平等心是指殊胜的舍心,不会因为偏爱而动摇的心。

这里有论藏的注解。

舍俱(upekkhasahagata):即使是面对可喜所缘(目标),若生起的是痴根心,该目标的体验则不再是可喜,由此悦受也就不会生起。同样地,当不可喜所缘不被体验为可厌时,忧受也不会生起。再者,当心受到疑或掉举困扰时,它无法对目标下个正面或负面的判断,由此它不能与悦受或忧受相应。基于这些原因,与这两种心俱行的受是舍受(upekkha)。

在巴利圣典里,upekkha一词常用以代表殊胜的舍心或平等心,即不会受到不平等或偏爱动摇的心。然而,在此这一词纯粹用以代表‘舍受’,即心不倾向于愉悦或不乐的感受。(注7)舍受与感受目标两端的乐受和苦受相反,它以中庸的方式感受目标。由此舍受也称为‘不苦不乐受’(adukkhamasukha vedana)。

译按:巴利文upekkha一词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在此列出较常见的几个:一、‘舍俱’是‘与舍受俱行’,此舍受是‘受心所’(vedana-cetasika);二、五禅支里的舍也是属于受心所;三、舍觉支与舍梵住或舍无量心的舍是‘中舍性心所’(tatramajjhattata);四、观禅的行舍智则属于‘慧心所’(pabba-cetasika)。五、‘精进舍’是不过强亦不太弱而适中的精进,是属于精进心所(viriya-cetasika)。

平等心是针对世间法而言。“舍”(upekkha)的真正意义不是丢弃,而是“令平等”。犹如天平,欲令平等,不一定要用减法,用加法也可以,要“随机应变”,因此“舍”的正确翻译是“等舍”。“受”(vedana)是蕴法之一,本身也包涵五蕴,因此有“五受蕴”支——研究十八界于五蕴所受之微细差别。如何令五蕴“等舍”(平静、不再波动),是修禅的境界,是色界(纯物质)的境界,也是出世间的境界。《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指的,就是这个境界。

舍,就是住所,接纳了就受。关键在于,你的住所选择接纳什么样的客人。先付一年的房租不保证他临走时不会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