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评论陈洁的《莫尼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38:43
从一个角度评价就行,该从哪个角度呢?谢谢大家

性格的前后变化与描写、叙述的转换——《莫尼卡》赏析

  《莫尼卡》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也和现实生活发生了错位。她想进入知识分子圈内,也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知识分子圈内,但是,她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职业悲剧性地注定了她不可能真正地进入知识分子生活圈中。她的主观和客观发生了脱节,她的真正悲剧就在于开始的时候意识不到这种脱节和错位,导致了她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陷入痛苦的生活境地。与《万元先生》的主人公始终不能给自己定位不同,莫尼卡在生活的重大挫折面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悲剧根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这里,陈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物思想发生了变化的故事。前面的《写作教授》、《洋学者》、《万元先生》里的主人公,他们在作品开头出场时就具有这样一种富有个性的性格特征,而到了作品结尾,他们仍然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作家全力以赴地是要精选若干个细节材料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写透这个性格元素。陈洁这一系列校园小说惟独《莫尼卡》写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转变。这种转变包含了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思想底蕴。我们每个读者都会在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的变化中发现,"角色定位"是生活快乐的基本前提这样一条生活准则。
  因为要讲述一个人和思想性格发生转折的故事,表现人物的生活事件对于叙述一个人物思想性格没有变化的故事来说,则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丰富和复杂必然要增加叙述的篇幅。我们看到这篇作品篇幅反而比《写作教授》等作品更短。原因是作者将所有的生活事件--无论是概括叙述还是具体叙述的--全都化为第一人称的讲述。
  莫尼卡收拾房间很利索--这是概述的材料,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法当然恰当,而莫尼卡叙述者"我"的同事讨论文学的场面--这本来是场面描写的好机会,但作者跨越了常规,不用细致的描写而改用目前这种粗略的叙述。她不分段,一口气将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场面全用自己的话来转述。有时他连人物对话时的引号都拿掉,使人物对话的具体内容也变为了叙述。在第三、四个情节中,讲述了莫尼卡的恋爱心理和受骗过程,这些比较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和比较复杂的事件过程,陈洁作了同样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优势有二:一是它有效地浓缩了小说篇幅;二是容易创造一个有个性的叙述人形象。这种个性化、幽默化的叙述语言也变成了一个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