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体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4:37:13
5000zi

我的油画创作体会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我常常是对自己尝试性的作品充满兴趣,却又不时地怀疑和否定。探索,否定,再探索,这样反复地进行着。从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是创作的原则。回忆起过去许多年里,常常是带着一个概念下去,带着一些为概念搜集的素材回来。把自己的感情管制起来,这样就无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带着一把感受以外的尺子,在生活中量来量去,要发现可画的题材实在比沙里淘金还困难。
去年秋天,我横穿了几千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通常认为这地区是内蒙古牧区的典型。这里没有高压线,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机……生活是流动的。然而,正是在这些并不先进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形象和它们呈现出的色彩,构成了草原上特有的美。空旷的天然牧场,多变的景象,质朴憨厚的牧民,古老的蒙古包,牲口拉着生活必需品的各种车辆,乘骑的马、挤奶的牛,平凡的劳动场景以及牧民们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我怀着由衷的兴趣和激动心情,画出了一批作品。
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从离开美术学院走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油画引进后,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我觉得争论的意义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我曾经想从年画中吸取点东西。建军五十年时那幅《讲形势》就是这种尝试。整个画面减弱了光的影响,色彩更纯一点,运用了许多装饰图案。建国三十年美展的《牧马人》也是一种尝试,主要是运用了一些有变化的线,色彩上用了较淡的、弱的对比,这样好突出线。有挤压出的线,勾出的线,粗笔逆锋推出的线,刮刀抹出的线。后来,试着在风景画中吸收大写意的韵致和对形的认识与处理方法,想画得有点神、意。但中国画中那种意到笔不到的情趣总是出不来,画人就更棘手了,画面上的素描稿,用颜色画起来就填上框子了。回想起过去看过老国画家们的花鸟、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觉得他们对所描绘对象的形与神是吃透了的,下笔的时候,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胸有成竹,然后落笔成形,以形写神。每个局部之间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都服从一个总的神韵和节奏的要求。在这总的要求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