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po 折价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1:10:00

一只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后,上市交易首日的收盘价通常都会明显高于发行价,形成“首日收益”,这一现象被称为折价或者抑价。折价的幅度通常用首日收益率度量(中国首日最高涨幅44%,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当日最高折价量)。

针对IPO折价问题,许多学者在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础上从投资者、发行公司、承销商等角度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有: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信号假说(signaling hypothesis)、承销商垄断力假说(investment banker monopoly hypothesis)、法律风险假说(the lawsuit risk hypothesis)、从众假说(the bandwagon hypothesis)、投机泡沫假说等。

折价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不同的只是折价的幅度,并且IPO折价现象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IPO的全称是initialpublicoffer,即“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目前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等。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那些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