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更时候?一天一共有几更,分别代表什么时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01:31

三更就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三更就是前半夜11点到凌晨一点的时刻。一夜共有五更。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三更就是前半夜11点到凌晨一点的时刻。一夜共有五更。
我国古代还有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况如下。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五 夜 五 更 时 间
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我国古代纪时,还有更细的分法。
最初分一昼夜为100刻。这办法一直沿用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后来由于昼夜100刻与分为十二时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为120刻,96刻,108刻。
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为96刻制"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