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趋止动词(或位移动词)的语法功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0:41:19
本人正准备写毕业论文,《左传中的位移动词》,可是关于此类的材料不多。请各位指点!我是新手,请多帮忙!谢谢!

位移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一)基础位移动词(如“进”、“出”、“来”、“去”),(二)摹状位移动词(如“奔”、“跳”、“爬”、“游”)。这两类位移动词在句法语义层次存在以下差异:
1. 基础位移动词表示位移方向,既有〔+位移〕特征,又有〔+指向〕特征。摹状位移动词描摹位移活动的情状,只有〔+位移〕特征,没有〔+指向〕特征。
2. 基础位移动词着眼于位移事件的发生或实现,是不可延续的;摹状位移动词着眼于位移的情态方式,是可以延续的。
3. 基础位移动词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在基础位移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空间格是语义上的必有成分。尽管该成分在句子表层有时可以不出现,但在语义上必须是明确的,否则,听话人无法理解语句的意思。摹状位移动词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对摹状位移动词来说,空间格是可选成分,不是语义上必有的。
4. 基础位移动词与空间格之间的选择关系取决于动词本身的词汇语义特征,有的要求带表示源点或途径的空间格,有的要求带表示终点或目标的空间格。摹状位移动词只能选择目标格作为状语性成分,而不能直接与源点格组合。如果要带源点格,必须先与基础位移动词组合形成有明确位移指向的动补结构,或者,先与目标格组合形成有明确位移指向的状心结构。

研究古汉语,毕业了,说什么新手旧手
可惜我大学笔记都扔了
不如倒是可以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