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奈关于改革,发展,稳定有那些观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1:58:10
科尔奈是如何阐述三者(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
我只知道,他说过,改革不一定导致发展...
但是很多都找不到,请高手补充一下!

在科尔奈看来,中国在改革之初基本上是农业国家,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很快,之后速度就会自然放慢。

此外,中国劳动力储备非常庞大。他称这种状况下的增长为外延式增长?extensive growth?。而东欧在劳动力使用上更有效率,是内涵式增长?intensive growth?。更重要的区别是工资水平。中国的实际工资?real wage?很低,而东欧的实际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这对东欧的出口是个不利因素。

科尔奈尤其提到,东欧国家有许多福利制度方面的安排,比如教育、医疗和养老金等,造成很高的财政负担,使其陷入某种程度的两难选择。他认为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应该思考经济减速可能引发的问题。

中国和东欧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还与外贸因素有关。新加入欧盟的8个国家,他们的大部分贸易活动在欧盟内部。目前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所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会很快。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大不一样。贸易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中国产品在美国卖得非常便宜。科尔奈认为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实际工资低得多,这和福利国家以及税收负担有关;另一个因素就是汇率。

超越经济

科尔奈显然不愿把自己限定在经济学家的位置上,他有更为宏大(行情 论坛)的视野。他在1990年代开始提出“制度范式”?system paradigm?这个概念。他说,制度范式不能够被限制在任何传统的分学科中(比如经济学、社会学或者政治学)。它必须被视为一个综合的、一般性的社会科学流派。它对社会功能的不同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之间所发生的交互影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科尔奈构想的制度范式传统,来自马克思、米塞斯、哈耶克、卡尔.波兰尼和熊彼得等思想家。这些被他称为制度范式先驱的学者,都有一个最初的专业,但他们的工作远远超出了最初学科的界限。他们既是经济学家,又是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这种综合性的思维不是一种偶然的冒险主义,也不是通过对相邻的学科蜻蜓点水般的涉猎所得,而是他们思想方式中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