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牛相关的耕作方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4:44:41
与牛相关的耕作方式都有哪些?
它们分别出现于何时?
并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十分感谢!

西汉早期,汉武帝晚年,任用赵过向全国推广“用耦犁,二牛三人”的方法,使铁犁和牛耕法逐渐普及。
东汉时牛耕日益发展,使用耧车一牛一犁法已非常普遍。二牛抬杠法主要是西汉晚期至东汉,(在西汉晚期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 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人数少了,可以从事其它工作,农业收成高了,农业发展了。
牛耕在江南的推广稍晚。据记载,三国时的吴国曾在江南大力提倡牛耕。牛耕推广到西域时间可能更晚。
到唐代时,中原发达地区基本上就是一牛挽耕了,即一人一牛,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后开始用曲辕犁了。

以下是我摘录的资料
牛耕法大约起源于春秋后期或春秋战国之际。[34]牛耕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战国时代牛耕的使用还很稀少,这可以从当时的文献对牛耕记载的缺乏以及铁犁出土的罕见得到验证。[35]出土的极为有限的战国铁犁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犁的形制也比较简单,主要是V型犁,其犁首钝角120度左右,两侧铁叶长不及十厘米。这种犁是木制犁床,冠以铁制犁头,纵使牛耕起土也不能太深。[36]直到西汉前期,牛耕的使用还只局限在某些特定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幅员广大的其他地区并不通晓铁犁与牛耕,而且即使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只有少数农家有能力使用它们。[37]汉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赵过大力推广牛耕,并改进田器,牛耕遂逐渐普及。[38]

赵过向全国推行“用耦犁,二牛三人”的牛耕法,其中“耦犁”,未知何指。崔寔的《政论》曾论及:“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二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二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这与前述的“三犁共一牛,日种一顷”差距很大。崔寔说的其用二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可能就是二牛三人的“耦耕”,这是东汉后期的事,东汉辽东的牛耕很可能是赵过以后才推广去的,亦称之“二牛抬杠”。

赵过推广的“用耦犁,二牛三人”应是这样一种牛耕法,即二牛挽一犁,由三人操作,他们分别掌握牵牛、按辕和扶犁等工作。这同解放前云南省宁蒗纳西族地区还残留的二牛三人的牛耕法相似。这种方法虽然需用较多的人力,但在驾驭耕牛的技术不够熟练,铁犁构件及其功能尚不完备的条件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它通过三人的通力合作,可以较好地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