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时期为什么货币政策作用较小,财政政策作用较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03:58

因为经济危机不能光靠市场 关键是信心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
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而货币政策主要的作用是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和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的影响更为宏观
毕竟货币政策主要是控制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量
财政政策当中的税收是最好的调节经济发展的贡杠

通常在经济危机时期,两种政策都会同时采取措施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放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你好,
首先要清楚经济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的制定时滞长,而货币政策的制定时滞短。在实施时,财政政策的时滞较短,对经济影响比较直接,而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滞长,作用比较间接。因此,在经济危机时,财政政策来得直接,见效快,作用大。
其次,经济危机时,央行都会采取放宽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的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利率都已经降到了负利率,这个时候,货币需求相对利率富有弹性,也就是凯恩斯陷阱,通俗点,就是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此时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挤出效应也较少。因此,经济危机时,财政政策作用比较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是在经济危机时提出的。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态,这时利用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利率不会变,但收入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