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20:34:21

抖空竹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项杂艺游戏活动,竹乡人世代与竹相伴,抖空竹也是竹乡人自娱自乐的活动方式。
空竹的历史较为悠久,它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带有技巧性的"鞭旋陀螺"游戏。后来艺人们用竹子改制陀螺,并在上面打洞开口,使之旋转时发出声响,称"鸣声陀螺"。到宋朝,杂技艺人将陀螺改为不落地旋转的"弄斗",即空竹。传统的空竹包括两种:在地上旋转的和空中抖动的。
空竹的制作方法是:轮和轮面为木制,轮圈为竹制,竹盒中空,有鸣响缝,鸣响缝的间距要相等。鸣响装置的要点在于鸣响缝要适中,一般为0?2厘米~0?3厘米。鸣响装置粘贴之后,再进行灌木胶水的工序,目的是在装置内部进行缝隙的弥合,使装置产生共鸣的效果。灌木胶水的方法是:将木板胶兑水溶化、熬熟、呈浓液状,将木胶水从鸣响缝中灌进去,不宜太多,匀速地摇晃空竹,使胶水均匀地抹满内部各部分。
空竹的玩法:将空竹放在地上,双方各握一根抖杆。右手持杆,将杆线以逆时针方向在空竹凹沟处绕两圈。然后右手轻提,使空竹离地产生旋转,转一圈后,凹沟处仍有一圈线,便可以双手上下不停地抖动了。空竹会越转越快,转到一定程度,鸣响装置就会发生嗡嗡的声响。空竹的基本玩法简单易学,但要玩好却不容易。
空竹常见的玩法有:"鸡上架",即待空竹急转后,解开绕线将空竹抛开,然后用木棒接住,使之在棒上转滚或转到另一棒上。"满天飞",将空竹抛在空中,然后用绳接住或再抛起。"仙人跳",用脚踩在绳的中端,使在脚一侧转动的空竹由脚背上跃过至另一侧,在脚的两侧绳上来回跳跃。"放捻线",仅单筒空竹适合此法,即把无筒的一端置于地上,使之旋转,等其转速减慢时,救起再抖。另外,如"风摆荷叶"、"大股线"、"黄瓜架"、"压三铃"、"扑蝴蝶"等。这些动作灵巧敏捷,干净利落。此外,还可以由抖空竹演变出抖瓷壶盖、抖锅盖、抖嘟噜等。后来,老艺人们又发展了对传技巧和"单偏腿"、"双偏腿"、"腰串"等动作,还可表演将绳绷直,让空竹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