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王杰传 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1:48:03
是文言文题 希望有高手帮忙翻一下!!谢谢
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八年春,上疏,略谓:“各省亏空之弊,起於乾隆四十年以后,州县营求馈送,以国帑为夤缘,上司受其挟制,弥补无期。至嘉庆四年以后,大吏知尚廉节,州县仍形拮据,由於苦乐不均,贤否不分,宜求整饬之法。又,旧制,驿丞专司驿站,无可诛求。自裁归州县,滥支苛派,官民俱病。宜先清驿站,以杜亏空。今当军务告竣,朝廷勤求治理,无大於此二者。请睿裁独断,以挽积重之势。”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陛辞日,赐高宗御用玉鸠杖、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有云:“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时论谓足尽其生平。既归,岁时颁赏不绝,每有陈奏,上辄亲批答,语如家人。
九年,杰与妻程并年八十,命巡抚方维甸赍御制诗、额、珍物,於生日就赐其家。杰诣阙谢,明年正月,卒於京邸。上悼惜,赐金治丧,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端。
杰体不逾中人,和霭近情,而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当致仕未行,会有陈德於禁城惊犯乘舆,急趋朝请对曰:“德庖厨贱役,安敢妄蓄逆谋?此必有元奸大憝主使行明张差之事,当除肘腋之患。”至十八年林清逆党之变,上思其言,特赐祭焉。

自从嘉庆帝亲政以来,王杰出任首辅大臣,遇事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向皇帝进谏总是不遗余力,皇帝对他优待尊敬。嘉庆八年的春天,王杰上疏给皇上,奏疏中说:“各地国库亏空的弊端,是从乾隆四十年以后开始的,各州各县都在想方设法送礼,把国库里的钱财都用来拉拢关系巴结上司。他们的上级因此被抓住弱点受其控制,想要弥补(国库的)亏空,遥遥无期。后任的高级官员知道崇尚廉洁的操守,可是下属有的州县的境况仍然还很窘迫。由于各地的苦乐不很平均,他们中的好坏也分辨不清,应该寻求整顿的方法。按过去的体制,驿丞是专门管理驿站的,没有什么可以征索的财物。自从决定归属各州县里之后,毫无限制的开销,苛刻的摊派,使各级官员和百姓都困苦不堪。应该先清理整顿驿站,以便杜绝国库的亏损。现在正是军中诸事务完毕的时候,朝廷尽力寻求治理的办法,再没有比这两个更大的了。请(皇上您)考虑自行决断,以便扭转长期形成的不良局面。
王杰所说的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赐给他皇上亲自写的诗,以使他的行为显得荣耀,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当时人都认为,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杰一生的成就。回乡后,皇帝每年按时给他的赏赐不断,王杰每次上书,皇帝都亲自批奏回答,语气就像对家里人一样。
王杰身高不超过一般人,为人和蔼可亲,但操守刚正,侍奉两代君王,都是凭借忠诚正直获得君主的信任。当他退休还没走时,正值有个叫陈德的人在内宫惊动了皇帝御驾,他就急忙上朝谒见皇上建议说:“陈德只是个地位低微的厨子,哪里敢随便就蓄意谋反?这一定是有背后的大奸大恶之徒指使他这样做的,应该马上清除这身边左右的祸患。”到了嘉庆十八年,林清逆党谋反后,嘉庆皇帝想到王杰的这些话,特地对他进行了祭奠。

你把原文找出来我翻译。
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王杰八岁丧父,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认为选拨不公,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