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经是用来理解的还是用来诵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8:43:42

佛经的出现:

佛陀在世的时代,佛陀的学生背诵佛陀的教导,并辗转流传背诵,但不采用文字记录,一直到公元-50年左右,才开启文字记录的风气。 佛陀去世那年(-431),佛陀第一代弟子大迦叶,召开僧团会议,「搜集、审定、编辑」流传于僧团中的「法」与「律」,佛经正式问世。这种以正式召集僧团会议,「搜集、审定、编辑」的过程,称为「结集」。

这一次的结集,后来称它为「第一次结集;王舍城结集;五百结集」,当时所集出的佛经,称为《修多罗》(sutta,sutra),义译为「经」。
佛灭百年(-331)内,有了第二次结集(毘舍离结集;七百结集),这一次集出的佛经就是四部《阿含经》。

这次结集后不久,僧团逐渐分裂成各个部派,各部派持续有经典的结集,但都是部派各自的结集。

公元-50年起,大乘佛教逐渐兴盛,大乘经典的出现,已没有结集的会议形式与审定,只有「搜集、编辑」,内容趋于多元博杂。

现代考定大乘经的出现年代,例如《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法华经》、《华严经》约在公元二世纪后半叶,《如来藏经》约在公元三世纪。

小结:1.佛经其实是记录了该部佛经所出现的年代与地区之佛弟子对佛陀教导的理解。2.从传承来看,《阿含经》是佛教的根本经典。

佛是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佛是用来学的,绝对不是读诵佛经那么简单,你说拿来理解也不太全面,因为佛是无法靠思维来理解的,但可以通过学习而证悟。
我们每个众生,通过正确的学习,都无一例外可以证悟佛道,和佛平等一样

诵读有助于记忆与理解,理解了能更好的诵读。诵读与理解并不矛盾,运用之妙在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