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19:02
肠道病毒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吗?所有病毒都是寄生在细菌体内,还是说大多数病毒都寄生在细菌体内,或者都不是?

所有的病毒都需要寄生,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

病原体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库克萨基病毒和在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病毒)。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72型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颗粒小,呈20面体,直径24~30nm,不含类脂体,核心有单链核糖核酸,耐乙醚和其它脂溶剂,耐酸,对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去污剂有抵抗作用。多数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下,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流行情况 1969~1973年,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世界很多地区发生,首先在非洲加纳开始,以后波及非洲其它地区。1970年在东南亚、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地多次发生大流行,涉及百万人,1971年在欧洲的南斯拉夫和法国等地有几次小暴发流行。1981年再度在亚洲和非洲流行,并蔓延到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和美国迈阿密等地。1980年代,中国也发生几次流行。
传播途径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自然寄主,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通过手指、餐具和食物)传播扩散。感染者的咽部和肠中有病毒存在,从粪中排病毒的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周。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偶然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在污水中存活的时间甚长。
发病及临床表现 人食入病毒后,经过7~14日,存在于咽部和肠道淋巴样组织的病毒,经血流进入单核吞噬细胞中增殖,最后达到靶器官(如脊髓、脑、脑膜、心、肝、皮肤等),在不同的器官中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突然发病,有严重的眼痛、畏光、视力模糊、结膜下出血,出血程度从小的出血点到大块出血。10日内完全恢复。可以伴发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腰脊髓脊神经根病,该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在眼病几周后发生。主要症状类似脊髓灰质炎,可导致瘫痪和肌萎缩等后遗症。另外一种并发症是面神经瘫痪。71型肠道病毒主要引起手-足-口病及无菌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