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块垒什么意思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11:16

胸中块垒 :
kuài lěi
〈书〉比喻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

胸中块垒 千古同悲

——《送李愿归盘谷序》言外之旨初探

●己子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以“送……序”或“赠……序”为题的文章多达30多篇。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他对这种文体作了许多探索,尤其可贵的是他能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在写法上因人而异,或坦率陈言,或含蓄委婉,或诙谐幽默,或借题发挥。《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于唐贞元17年(801),是送朋友李愿归盘谷隐居时所作。此文是他赠序中的名篇,尤为东坡先生和被称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 所称道。

此文内容主要是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种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一种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一种是“奔走于形势之途”的投机钻营者。关于此文的主旨,历来大多以为是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辛辣的嘲笑和讽刺,从而揭露封建官场的丑恶。其实,结合韩愈大半辈子仕途坎坷的辛酸经历来看,此种观点不定正确。此文大有言外之意,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正是刘大 所说的“行文洋洋,藏蓄不露”。

唐贞元2年(786),韩愈19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连考了四次,直到贞元8年(792)才登进士第。其后,又连续三次参加吏部举行的“博学宏辞”科考试,但均未中选。最后,只好于贞元11年(795)离开京城东归洛阳。第二年,才被宣武节度使董晋辟为观察推官的小官。其后几年,也只做过几任地方的小官,这让自言“志欲干王霸”的韩愈当然是很灰心的。在心情极为抑郁的情况下,正好借送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作此序。正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胸中之块垒,一吐其不平之气。

在我们今天看来,韩愈此文还是本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思想。无疑,“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者是“人心所向”的,而“穷居而野处”的隐士是人所不甘为的。对于传统的读书人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正道只有这两条。文中的李愿“不能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成为达者,故而很明智地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