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kit有什么用 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3:51:45

rootkit是攻击者用来隐藏自己的踪迹和保留root访问权限的工具。通常,攻击者通过远程攻击获得root访问权限,或者首先密码猜测或者密码强制破译的方式获得系统的访问权限。进入系统后,如果他还没有获得root权限,再通过某些安全漏洞获得系统的root权限。接着,攻击者会在侵入的主机中安装rootkit,然后他将经常通过rootkit的后门检查系统是否有其他的用户登录,如果只有自己,攻击者就开始着手清理日志中的有关信息。通过rootkit的嗅探器获得其它系统的用户和密码之后,攻击者就会利用这些信息侵入其它的系统。

什么是rootkit

Rootkit出现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1994年2月的一篇安全咨询报告中首先使用了rootkit这个名词。这篇安全咨询就是CERT-CC的CA-1994-01,题目是Ongoing Network Monitoring Attacks,最新的修订时间是1997年9月19日。从出现至今,rootkit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检测难度也越来越大。其中针对SunOS和Linux两种操作系统的rootkit最多(树大招风:P)。所有的rootkit基本上都是由几个独立的程序组成的,一个典型rootkit包括:

以太网嗅探器程程序,用于获得网络上传输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特洛伊木马程序,例如:inetd或者login,为攻击者提供后门。

隐藏攻击者的目录和进程的程序,例如:ps、netstat、rshd和ls等。

可能还包括一些日志清理工具,例如:zap、zap2或者z2,攻击者使用这些清理工具删除wtmp、utmp和lastlog等日志文件中有关自己行踪的条目。

一些复杂的rootkit还可以向攻击者提供telnet、shell和finger等服务。

还包括一些用来清理/var/log和/var/adm目录中其它文件的一些脚本。

攻击者使用rootkit中的相关程序替代系统原来的ps、ls、netstat和df等程序,使系统管理员无法通过这些工具发现自己的踪迹。接着使用日志清理工具清理系统日志,消除自己的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