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己之学的观点对我们的启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4 12:01:39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许多人都把这句话视为儒学的重要标志,认为儒学就是「为己之学」。

但「为己」是甚麼意思呢?

首先,「为己」当然不是为了攫取自己的利益,或增加自己的拥有,那就变成极端的自私,而是充实自己、修养自己;或者用我常用的语言来说,就是成长自己的意思。不过这种「成长」,必须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历程:一是从反面克制自己的原始欲望、本能欲望,即「克己复礼为仁」。孔子教导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但仁道的实践岂是轻易?故颜渊亦只有「三月不违仁」,其他学生便只能「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二是努力学习,从正面长养为仁的力量,此即「修己以敬」,「君子上达」,从中体会到做人的原则和蕴W的性情,而激励向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於是终於了解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的自由原则。这也就是说:从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了成长的基地,於是可以稳步前进。

「成长的基地」有两个意义:一是根据义:生命的存在,或人的存在与别的动物不同,人有其上进的本源。此一本源,与心理学上的本能欲望不同,所以不能以佛洛依德之类的生本能、性本能解释,甚至不能以容格的集体无意识解释。西方心理学的发现,只有使本源夹杂,神魔不分。人必须对此本源有逆觉体会,方能进入,否则终身迷失。后世儒者,唯孟子对此体会最真切,所以说性善,说本心,说仁义内在,皆「我固有之」,而非外铄。孟子之后,陆象山、王阳明,乃至当代牟宗三先生,一再光大之;尽管彼此入路不同,但所造未尝异。牟先生说之为「纵贯系统」,即从本心下贯,其前提即须先有此对本心之超越之肯定。二是方向义:顺此根据,人唯一能作的,就是成长、成德,成就自己的人格素养,而非先天才能,此即「学」之功。孔子最重视「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然学也。」(《论语》〈卫灵公〉)又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这一类的话,孔子说了很多;后世儒者,能继承此一好学精神的,首推荀子;荀子仿孔子之言云:「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为甚麼要这样用功?因为学问之道必须久积,必须专精。所谓「百发失一,不足为善射」,「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为善学」(《荀子》〈劝学篇〉),最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