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中的”闲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56:59

1、闲笔,是指文学作品中非主线情节的文字。
“闲笔”一词,最早出自于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之口。是他点评《水浒》等名著的作者用于写作的方法。金圣叹的“闲笔”是指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描写,他认为“闲笔”能“向闲处设色”,即丰富小说的审美情趣。

2、闲笔,是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情节。这些闲来之笔,看似与主线故事无多大关系,实际上却能起到调节作品的叙述节奏、衬托情节氛围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令读者拓展视野有额外的收获。

3、闲笔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故事衔接更生动,不生硬,起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奇效”。例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章节,刚开始好像和贾府生活没啥关联,却起到引出主要人物逐一露面的作用,在后续故事中也具有穿插辅助的精彩作用。

用闲笔是一种高妙的写作技巧,有时能使文章妙趣横生,所谓闲笔是“信手拈来顺带牵扯的轶闻轶事,随时而发的一点议论与感兴”。用闲笔能起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奇效”,形散是放得开,形不散则是主体集中。闲笔可以深化主题。

简单说和文章题意不紧连的文字称闲笔

一般说来,闲笔是指小说中非情节性的因素。有时指次要的,交待因果的情节;有时指次要的人物事件;有时指对生活中实有情景的随意点染;有时指一段闲谈、一段闲论或一处闲景;闲话。明清之际的小说点评家金圣叹继承并超越了毛宗岗的小说结构理论,对小说结构中的非情节因素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水浒传》的评点中提出了“闲笔论”,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的民族特征。
童庆炳在《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中指出:“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 ”
参看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