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愿意帮我写一份调查报告,高分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4:50:11
调查的内容就是关于春节家庭消费的,我是初一的学生,所以不要写的那么好,差不多就可以了,调查的资料我已经有了:
我的家庭的消费:年货264元17%,走亲返友600元39%,水电382元25%,送红包300元19%
其他家庭:1、年货423元42.3% 走亲访友300元30% 水电77元7.7% 送红包200元20%
2、年货200元10%,走亲访友1000元50%,水电150元7.5% 送红包650元32.5%
3、年货100元12.5%,走亲访友200元25%,水电200元,25%送红包300元37.5%
4、旅游6000元(三人)75%,走亲访友,送红包,其他2000元25%
只要是关于我家消费的,请大家帮帮忙拉,高分啊(*o*)
最快的又符合我的意思的我再追加200分,不要抄袭的,要自己写的,抄的就免了
调查的东西我已经调查好了,至于目的我也不知道,就麻烦一下你们了,你门帮我想好了,好的我在追+80分 时间是在2月7日之前

有难度,不过我喜欢写作文。明天告诉你答案。不过给我235分!

你想调查什么,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什么

牛年春节已经结束。
在新年悠悠的余韵中,人们摸摸荷包发现瘪了不少。仔细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现在过年花钱更多了,可这年味却似乎不可挽回地变淡了。

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中国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置办年货加上亲戚、朋友、同学人情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横看竖看春节地位有变
消费虽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花钱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难的原因很多: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向来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该买的总是要买!和其它日子一样,春节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花钱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

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许多传统过年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