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粽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56:19
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与粽子

据闻一多的考证,早在屈原投汩罗江之前,吴越一带就已有过端午节的传统了。

赛龙舟,吃粽子,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娱悦水神——也就是蛟龙。又据《风俗通》和《荆楚岁时记》,妇女过端午节,还要在手上缠五彩丝,头上插用彩纸剪成的符并煮兰水洗澡,人人家门前都要挂用艾做成的虎形或人形,并饮菖蒲酒,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刀兵,避邪和避瘟气。

看过《边城》的人,不会忘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的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还要穿新衣,用雄黄酒在额上画“王”字,比较特别的是在码头看年轻小伙子凫水捉“绿头长颈大雄鸭”,这个习俗,其他地方似乎没有。翠翠第一次见到傩送,就是在一个端午节的夜晚,在看完了赛龙舟之后,独自一人在码头等她爷爷,唯一陪伴她的,是一只不会说话的黄狗。

据《续齐谐记》,人们最早是用竹筒贮米投水来祭祀屈原的,汉建武中,屈原白日显圣,说大家投入水中的祭物都被蛟龙抢去了,以后要用楝叶塞住竹筒口,并用五彩丝线缚住后,再投入水中,因为蛟龙怕楝叶和五彩丝。这自然是小说家言,不能相信的。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的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
我们要念屈原、吃粽子,但我们又不能仅仅是想想屈原,吃吃粽子,我们还应该了解屈原和粽子背后的往事,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