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句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23:56:28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所以圣人的治理之道是:使老百姓心灵充实、生活富足、心志淡泊、平安健康。
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
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通常没有自己的私心,他把现实人民大众的愿望作为自己的心愿。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言圣人在天下之处世,都是杜绝名利地位之雄心和傲心野心,以天地和大道之德浑沌其心,往往让人们觉得好象小孩子那样的不懂事,其实这就是圣贤之所为,叫做返朴归真,然而人们非常在乎和注意片面之所见、所闻、所听以及表象的东西,难免是非烦恼之多,这些行为就形成了各自的境界之区别。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注释】治:治理。虚其心:纯洁人们的心思。实其腹:满足人民的温饱。
在上者无所崇尚、无所宝贵,则民心不存妄想、不生贪欲,如此来虚其心;虽然人民不惟利是图,然而圣人造就的大环境却能使其丰衣足食,如此来实其腹;上怀道德,则民抱质朴,民不贪名利,不起争心,如此来弱其志;人民虽不贪于名利,然而公平的大道却能激励其勉力自强,人们又因忘怀名利则心宽体安,再加上丰衣足食,所以能使之达到身心健康。

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
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腹"在这里代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
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心愿,是随着人民的心愿而决定自己的心愿,也就是说以人民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圣人任天下事,非常收敛自己,不怀诚见,不独断专行,天下民风就会变得非常纯朴。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百姓都成为了他的耳目,都乐意告诉他心里话,由于圣人的行为都潜移默化的感染了人民,民风就变得像小孩子一样纯朴了。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圣人”就是有道之人。“虚其心,实其腹”,是虚自己的心,用天地间的道理来充实自己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