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启示5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4:34:12
iiiiiiiiiiiiiiii

春节到了,商店里和地摊上早就开始有卖春联的了。说到贴春联的中国民俗,现代文人多认为它始于五代十国,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其实这仅仅是根据宋代诗人和改革家王安石的名作《元日》的判断,因为《元日》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说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春联。春联本来就是对联,因为在春节时贴在门框两边,所以称为春联。联,就是两句字数相同的诗。而在唐朝形成规范的律诗(就是韵脚、平仄、词性、布局都有严格规定的诗),分为五律(每句五个字)和七律(每句七个字),每首诗四联八句,至少中间两联必须是对联,也有前三联或后三联、甚至四联全都是对联的律诗。例如杜甫的七律《登高》的四联都是对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歌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朝和唐朝之后,对联成为文人骚客才华驰骋的载体。对联的字数从两个字开始到数十字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人在一起作对联,开头的人说或写一句诗(上联),从第二个人开始,每人说或写两句诗,头一句必须与前一个人的后一句相对,成为下联。后一句又成为下一个对联的上联。这样连续地说下去,称为流水对(流水联)。可见,写对联在唐朝就成为风尚,而贴春联的民俗可能也从唐朝就有了。

但是中国的春联,并不仅仅是贴在门框两边的对联,还必须有门框上方即门楣上的横批,而且对联和横批都必须写在红色的纸上。这一点,是不了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文人们解释不了的。

春联的来历要从中国还没有确切历史资料的商朝、公元前1446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说起。据《圣经》记载,神晓谕摩西:把出埃及的那一个月定为正月,为一年之首。正月初十,以色列每家要宰杀一只羊羔,把羊羔血涂在门框两边和门楣上。这血成为以色列人家的记号,神派遣的灭命天使在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看见门框两边和门楣上涂了血的房屋就逾越过去。这就是以色列人每年的第一个大节 – 逾越节的来历。逾越节的时间与中国的春节相近,鲜红的血涂在门框两边和门楣上,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