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发展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2:47:16
有提供越剧的发展史的资料吗

越剧发展史

--------------------------------------------------------------------------------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原嵊县)。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嵊州是块神奇的土地,四面环山,九曲剡溪横贯其中,佳山秀水,风景幽丽,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说。翻开唐诗宋词,咏剡之句比比可见。如唐代杜甫“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宋代陆游的“便思泛樵风,次第入剡县。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等。

嵊州古称剡县,置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古今名流贤士、文人墨客揽胜游历之地,使嵊州很早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为嵊州造就了特有的人文优势。正因为这幽奇的溪山和悠久的历史,使剡中涌现出众多英才,为越乡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给越剧艺术的诞生提供了深厚根基和肥沃土壤。

一、落地唱书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嵊州有一部分农民,开始用田头说唱、山歌小调等民间说唱艺术“沿门唱书”,创造了[四工合调]。到同治年间(1862--1874),“沿门唱书”逐渐从站立人家门口演唱变为在厅堂、茶楼内演唱,称“落地唱书”,是当时嵊州农民谋生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唱书艺人的不断增多,唱书地域扩展到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唱书方式也从地上走向台上,成为“走台书”。这段时间,落地唱书、沿门唱书、走台书并存,在越剧史上通称为“落地唱书”。“落地唱书”是嵊州农民创造的民间曲艺,它的流行为越剧艺术诞生打下了基础。

二、小 歌 班

小歌班时期的部分演员在上海演出

1906年春,嵊州唱书艺人在于潜、余杭两地应听众的要求,开始在几只稻桶合并铺上木板的简易台上说唱,一人担任一角色,首次改说唱为演唱。同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