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4:01:28
结合史实

中央集权为政府带来了足够的权力调动国家资源,为建立并维护一个统一的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带来了所需要的安定环境,促进了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些采用该制度的国家在中世纪强盛的因素之一。同时这种制度带来的权利集中导致官僚机构臃肿,腐败丛生;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但更多的是对人民思想言论的控制,加剧了不同利益阶层的对立。而国家的安危被更多的取决于政府和帝王的素质,导致内乱不断。在现代社会,中央集权能够在国家处于危机时候或者国家社会处于极度贫困时产生较大的作用。而当国家处于和平时期的时候,过度的中央集权反而妨害了社会的发展。

消极作用:1.皇帝的独特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2.使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央集权的只要表现在封建的君主专制。有以下的弊端

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人民没有思想自由,这点在清朝的文字狱中充分暴露出来。

2、皇帝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官僚制度的趋向是皇帝任用亲信随从以取代和驾空庞大的官僚机构。皇帝相信的是身边的仆从,而不是正常的决策行政系统。针对相位即外朝亦即正常的行政办事机构,常采取两种方法以制约其行政职能:一是架空,二是分权。因此,秦汉时代建立的丞相,魏晋时代就被尚书取代;魏晋后期更是出现了中书省,取代了尚书;东晋时代出项了门下省,取代了中书省;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同样是内朝挑战外朝的例子。古代正常的行政决策制度,有朝议制度、谏议制度,而这些在内朝决策中荡然无存。从明朝开始,所有的谏议制度早已名存实亡了。

4、中央对人身控制严密:(1)最早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如“什伍组织”,把百姓编入什伍之中(管仲制定,以10家为一什,以5家为一伍,什有会长,伍有伍长,对基层进行控制,有上报制度、惩罚制度);再如商鞅“连坐法”,把伍、什通过户籍办法编制起来,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一般来说,郡县长官为皇帝直接任命,郡县之下有乡(10亭为一乡)、亭(10里为一亭)、里(25家为一里)、什、伍等组织,它们管理人民、土地和赋税,使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结果是使得平民失去流动